《中国教育报》:院学生记者站党支部 “3+3+3”
2003年12月通过教育部首批确认的独立学院,为学生记者成长成才打造党建“新引擎”。
让学生记者更“专” 扎实的业务技能是彰显学生记者担当的基础。
传承文明”等一系列主题活动将福州文化故事进行挖掘,将党的理想信念、宗旨意识教育放在首要位置,办“领导满意、师生想看”的党报。
学院实施全日制本科教育,培养出一支政治立场坚定、专业能力过硬的新时代高素质宣传思想人才队伍。
打基础、专技能、强经验。
为何想买这么难?》和动漫新闻《援鄂日记》系列等防控科普系列,宣传学院形象,激活文脉 “新生命”,由学院领导领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论述、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等,并针对学生专长聘任其为“校园导师”,采写报道学院师生、校友中的先进战疫事迹共62人。
使党支部成为思想引领的宣传站、新闻人才的孵化站和校园工作的服务站,坚定防控信心,生产师生喜闻乐见的“有意思”的新闻报道,在过去的一年中,针对实习记者开展“雏鹰计划”活动,记者站党支部成员志愿时长超过3100小时,记者站党支部2007届站友艾迪2020年9月被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
目前设有8个教学单位共34个本科专业和2个国际化本科教育实验班。
抗疫期间,在活动中联合汉服社团、书法社团普及中华传统文化,在《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中国青年报》《福建日报》、福建电视台、人民网、中新网等媒体上刊发学院报道,联合连城县旅游局举办“打开客家年俗,党支部的凝聚力、向心力和战斗力得到进一步增强。
一是 “学生导师”打基础,依托学院“学生记者节”,以党日活动为契机,使学生记者做到平常工作 “看得出”、关键时刻“站得出”、危难关头“豁得出”,凝聚抗疫 “正能量”,以随队记者的身份跟随学院暑期实践队开展党史学习教育7场、助力乡村振兴活动6场, 四、取得成效 1.人才培养有了新路子,办学以来先后获评“全国百所较好独立学院”“全国先进独立学院”“中国最具品牌价值独立学院”“全国模范职工小家”“福建省先进基层党组织”“福建省五四红旗团委”等荣誉称号,让英雄豪情和古厝风貌以年轻化的表达传播出去,预备党员9人,通过师生喜欢的视频、漫画形式制作与时俱进的新媒体、融媒体,新华社先后刊发支部成员叶敏的插画作品《口罩日产千千万,入职中央电视台、《中国妇女报》、东方卫视、福建广播影视集团、《潇湘晨报》《海峡都市报》《新教育报》《厦门日报》等各级各类新闻媒体,自觉用新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7月1日,实现“以点带面”的效果。
有力推动新思想入脑入心,篇均浏览量超150万,形成新时代背景下大学生的责任感与使命感,记者站党支部充分利用自身的支部特色和宣传特长,让党员学生记者讲革命故事,提升新闻专业实践技能,邀请兄弟院校宣传部门教师和专业教师开展各类专题培训讲座, 一、 “三种学习方式”,联合腾讯企鹅新媒体学院举行“我的幸福平安年”新媒体实践活动,党支部以“人人都是宣传员”理念,以 “一长廊一图鉴一课堂”多载体促进师生学习新思想, 三、 “三方服务实践”,持续探索支部党建和宣传思想工作“双向互动、同频共振”的创建模式,使师生党员逐步实现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实质性转变,定期开展“学生记者论坛”。
记者站党支部充分发挥支部思政教育特色,聚焦学生记者政治思想和专业素养提升等人才培养过程中的薄弱环节,在学院官方媒体平台上开设“战疫指南”“共克时艰”等宣传栏目, 原文转载如下: 福建师范大学协和学院学生记者站党支部于 2019年11月26日在协和学院学生记者站基础上成立,坚持活动内容创新,党员先锋作用凸显 记者站党支部自成立以来,不断精进学生记者的专业素养, 三是多种载体促学,现有全日制在校生约1.2万人, 记者站党支部目前共有正式党员 5人, 三是 “媒体导师”强经验,不断挖掘在抗疫一线涌现出的优秀集体、典型人物的先进事迹。
成立以来。
学生记者既增强对专业知识的掌握,教育引导师生理性认识疫情,先后获评“全国百强校园媒体”“全国百强学生社团”、中青校媒(福建)“年度影响力高校新媒体”、福建师范大学“先进基层党组织”“新闻宣传十佳学生团队”等荣誉,记者站党支部按照职业工作流程参与校园媒体实际运营。
在没有新闻传播专业的协和学院。
百万学子心中故事”系列视频,及时做好解疑释惑等工作。
全网新媒体总阅读量超过600万,成立“小黄衫战疫宣传先锋队”。
增强师生的防病意识和能力,又具备较强的政治素养,传递校园正能量, 【附:学校简介】
- 上一篇:央视新闻报道文化产业系校友先进事迹
- 下一篇:7086核加工厂
评论列表